展望后市,短期压栏/二育或持续进场形成有力托底,中期供需格局持续偏紧或驱动猪价易涨难跌。同时,4月CPI同比涨幅扩大股票在哪里可以加杠杆,猪肉贡献由负转正。我们预计今年后续月份猪肉价格或持续同比上涨,相应带动猪肉价格对CPI持续正向贡献。按照2024年月度生猪价格高点在18元/公斤和20元/公斤左右测算,猪肉价格高点时影响CPI的点数或在0.75%~1.1%左右。
1969年中央下令,紧急将天安门城楼拆除重建。拆除过程中,竟发现一个金元宝和三枚没有爆炸的炮弹......
1969年,北京五建司的姚来泉接到命令:带领木工队拆除天安门的木质结构。
姚来泉不敢怠慢。
便带领木工队小心翼翼地开始拆除工作,每拆下一块木料都要仔细测量记录。
突然,姚来泉听到工人们的惊叫声。
姚来泉赶紧跑过去一看,原来,城楼西边木梁上,发现了三枚没有爆炸的炮弹,上面还有英文字母。
他立即叫停所有工作,向指挥部报告,专家们很快赶到,小心翼翼地将炮弹移走。
"这些炮弹是从哪里来的?"姚来泉百思不得其解。
专家们仔细检查后推测,这些炮弹很可能是八国联军入侵时留下的。
"看来这座建筑里还藏着不少秘密啊。"姚来泉心想,继续带领工人们小心谨慎地进行拆除工作,不知还有什么意外在等着他们。
在拆除屋顶时,姚来泉突然发现了一个精美的楠木盒子。
当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时,里面竟然装着一个金元宝、几块宝石和一些五彩斑斓的谷物。
"这是传说中的'镇楼之宝'。"一位专家解释道,"古人相信这些宝物可以镇压邪祟,保佑建筑平安。"
姚来泉看着这些神秘的物品,不禁对天安门的历史产生了更多的好奇。
随着拆除工作的完成,重建工作迫在眉睫。
然而,一系列难题接踵而至,让所有人都感到巨大压力。
首先是木材问题,天安门作为一座古建筑,对木材的要求极为严格。
不仅要防腐、防虫、防火,在材质、形状和体积上都有严格标准,而国内能达到这些要求的木材少之又少。
姚来泉和专家们绞尽脑汁,最后决定采取三管齐下的策略:
一是尽可能利用拆除下来还能用的木材;
二是全国征集符合标准的木材;
三是到东南亚采购。
但即便如此,木材的供应仍然十分紧张,工人们不得不日夜赶工,争分夺秒地加工每一根木料。
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天气。
北京的严冬已经来临,寒冷的温度让水泥无法正常凝固。
为此,工程队不得不在中山公园搭建锅炉房,昼夜不停地向工地输送热水,保证施工温度。
最令人头疼的是工期压力。
上级要求必须在4个月内完成重建,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姚来泉和工人们,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争分夺秒地赶工。
就在工程进行到一半时,一个意外让所有人都陷入了困境。
当工人们按照原来的图纸,重新组装木结构时,却发现怎么也无法复原。
明明每根木料都标注了顺序,但就是无法拼接在一起。
姚来泉冥思苦想,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木料的方向!
古人在设计时,巧妙地利用了木料的天然纹理,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上才能完美契合。
这个发现虽然解决了难题,但也大大拖慢了进度。
工人们不得不重新调整每一根木料的位置,这意味着原本就紧张的工期变得更加紧迫。
1970年3月初,天安门重建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一个意外的指示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周总理下令,要在天安门正中悬挂一枚巨型国徽。
而且必须做到分毫不差地位于北京中轴线上,国徽表面不能有任何痕迹或字符。
这个任务落在了姚来泉肩上,面对这近乎苛刻的要求,他深感压力巨大。
首先,姚来泉仔细检查了国徽背面,用砂纸小心翼翼地擦去了所有铅笔痕迹。
然后,他开始思考如何精确定位。
在没有现代精密仪器的情况下,要做到分毫不差地定位,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姚来泉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让人在纪念碑前的中轴线上,架设了一台从德国进口的高精度经纬仪。
同时在国徽两侧安装滑轮,然后,他亲自指挥工人们缓缓调整国徽的位置。
整个过程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姚来泉的眼睛盯得发酸,额头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滴。
终于,在无数次微调后,国徽被精确地安装在了指定位置。
就在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时,3月11日,周总理亲自来到现场检查。
当他仰头看向天安门顶部时,突然皱起了眉头:“怎么感觉比原来高了一些?”
现场顿时鸦雀无声,姚来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难道是重建时出现了误差?
经过仔细测量,大家才发现原来的天安门底座,确实有所下沉。
重建时,他们按照原始图纸恢复了正确高度,这才造成了看起来比原来高的错觉。
周总理听完解释后点点头,对重建工作表示肯定。
姚来泉和所有工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4个月的艰辛付出没有白费。
1970年5月1日,焕然一新的天安门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人们惊叹于它的宏伟壮观,却不知道在这座古老建筑背后,还隐藏着如此惊心动魄的重建故事。
参考资料
《重建天安门》北京日报
发布于: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