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伟 制图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生产力之一。最近,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拼算力”的相关政策,致力于让广大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算力资源,为科技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让企业“用得上”
为了让广大企业“用得上”算力,多地适度超前建设算力基础设施。
5月21日,中国雅云·人工智能算力产业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总投资150亿元的善思云智算中心项目、百度智能云项目、人工智能算力产业项目在同一天落地雅安。不久前,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基础设施也已启动施工。该项目整体投产后,将逐步实现累计2000PFLOPS(1个PFLOPS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的浮点运算)智能算力供给。
还有一些地方明确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河北省近日要求,到2025年,算力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算力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全省算力规模达到35EFLOPS(1个EFLOPS等于每秒100京次浮点运算)以上,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左右,新增算力基础软硬件设施自主可控比例达60%以上。《江苏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则提出,到2030年,全省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120万标准机架,全省在用总算力超过5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超过45%,智算中心突破20个,算力算效水平显著提高。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适度超前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很有必要。自2012年以来,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算力需求3个月到4个月就翻一番,每年人工智能训练模型所需算力增长幅度高达10倍。未来,算力需求还会不断增长。
在各地建设算力基础设施的同时,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也将加快形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表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政策引导,取得了积极成效。接下来,将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引导东西部算力协同发展,持续发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算力券”帮助中小企业“用得起”
为了让广大企业“用得起”算力,多地坚持政策创新,“算力券”的发放是一大亮点。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介绍,“算力券”是政府发放给企业的一种创新型消费券,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引导、撬动、扶持中小企业以更少成本使用更多算力资源。
目前,多地的“算力券”正在火热发放中。上海移动近日召开发布会提出,将在全城发放2000万元算力体验金,支持企业客户首月免费体验国产化算力服务,大幅降低算力服务门槛,帮助企业更便利地获取算力服务;成都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支持民营企业通过申领“算力券”购买算力资源;昆明印发的《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设立总额3000万元的“算力券”,支持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租赁算力、购买大模型应用产品或使用大模型技术与服务。
此前,有市场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企业正在使用或计划在未来3年内使用人工智能。由于建设算力硬件成本高昂,有74.5%的企业期望未来可以采用具备公用设施意义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基础设施。
专家认为,发放“算力券”的方式填平了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沟壑,契合当前算力市场发展实际,也有利于广大企业尽快“上云用数赋智”,促进市场竞争力提升。
算力“用得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为了把算力“用得好”,各地积极构建产业生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江苏提出,构建算力产业生态,支持南京、无锡、苏州等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重点发展包括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以及全息等技术在内的沉浸式未来产业,进一步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融合创新应用。
河北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支持优势行业企业抢抓产业智能化发展机遇,深入挖掘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苗伟表示,今后,算力将从多个维度推动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以及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背后都需要算力的支撑。
目前,我国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据中国信通院测算,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元至4元的GDP增长。算力“用得好”对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
吴垠表示,要全面深化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农业等行业深度融合,增强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数字安全屏障建立,将数字化融合到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配资炒股公司,用数字技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